首页 > 品牌人物 >

青蒿素皇后的叹息

2019-12-25 16:13 来源:新京报

没有博士学位、留学背景和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涂有友,一夜之间从未知走向了中国科学舞台的中心。10月5日,涂有友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这是自1971年10月4日她首次分离青蒿素以来的44年。

在破旧的办公室里完成一项伟大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拯救无数生命;80多岁时,他获得了全球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屠友友的故事既传奇又曲折。在一个集体荣誉至上的时代,他个人的贡献已经被埋葬了将近半个世纪。

"我很满意我的科学研究成果能够拯救更多的人并为人类健康服务."10月8日,涂有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然而,比涂有友的故事更曲折的是青蒿素产业的发展。十多年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涂有友留下了一句“叹息”,今天似乎没有多大变化。

“一声叹息”青蒿素

200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路易斯·米勒在上海的一次医学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问题:“谁知道谁发现了青蒿素?”没有人当场回答。

米勒每年都会收到诺贝尔奖评审团的推荐信,他和他的中国同事苏新洲开始寻找青蒿素的发现者。“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毫无疑问地得出结论,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研究所的涂有友教授是青蒿素发现的主要贡献者。”

因此,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期间,屠幼友获得了中国梦寐以求的诺贝尔奖。米勒的问题现在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回顾青蒿素和土右叶的44年历史,也许是她忘记了她。

涂有友成长在一个特殊的时代,现在著名的“523”计划开始于1964年。当时,“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口号刚刚传遍全国。尽管像铁血王曼金溪这样的典型存在,集体意识仍然是那个时代的绝对核心价值,螺旋精神是那个时代的唯一选择。

1980年,对屠幼友和青蒿素来说,这应该是一个轰动一时的时刻。新开发的抗疟药青蒿素已通过文件向世界公布。时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卫组织总干事的马勒博士写信给中国卫生部,要求其召开一次特别会议,介绍抗疟药青蒿素。作为青蒿素的发明者,屠友友被安排第一个发言。她介绍了标题为《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青蒿素的化学成分。

2002年,青蒿素迎来了真正的崛起。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世卫组织已将原来的青蒿素三线抗疟药调整为一线抗疟药,并通过2001年12月的公告指出:“疟疾治疗的希望来自中国。”

2002年2月,法国记者《解放报》所写的《传奇般的抗疟中药走向世界》文章在《参考消息》重印后,在国内医药领域引起轰动,文章的主角是涂有友。

”新开放的中国人当时没有任何专利保护意识。从那时起,这一由中国人发明的重要医学成就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被西方国家模仿并首先占领了市场。”涂有友在2002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人开发的青蒿素支持了一些国家的制药工业发展,并成为他们的摇钱树。”

习惯性的无私不仅让涂有友毫无保留地公开科研成果,也让中国失去了领导青蒿素产业的机会。在2002年的采访中,涂有友告诉记者,青蒿素留下了“一口气”。

更关心科研进步

涂有友的转折点来自2007年米勒的问题。米勒甚至说,他希望制作一部关于青蒿素发现的纪录片,但没有找到任何投资者。现在,这个愿望可能很容易实现!

2010年,米勒推荐涂有友同时获得诺贝尔奖和拉斯克医学研究奖。2011年9月,涂有友获得拉斯克医学研究奖。当时,人们称涂有友为科学家“离诺贝尔奖只有一步之遥”。2015年,在米勒连续五年推荐之后,诺贝尔奖最终认可了涂有友的贡献。

在过去的十年左右,屠友友吸引了全世界

十年前,全国只有三家公司从事青蒿素生产。因为他们95%的市场都在海外,相关的表现鲜为人知。更令人遗憾的是,这三家公司中有两家被涂有友中药知识产权研究所的中药研究所送上码头。

今天,已经有6家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上经营青蒿素业务。10月8日,诺贝尔奖宣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复星制药、昆嵛药集团、华润双芯、新城、白云山和浙江制药的6只“青蒿素概念股”全部收盘。在“青蒿素概念股”的带领下,医药概念股全面上涨,涨幅超过4%。

虽然受到资本市场的强烈关注,但十年前涂有友的担忧模式并没有改变。昆药集团实际控制人王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黄花蒿抗疟药产业属于慈善行业,主要由诺华、赛诺菲等大型国际制药公司垄断。该公司的关联方青蒿素业务每年利润相对较低。因此,为上市公司做出贡献需要长期的培育。”

目前,青蒿素行业面临的形势没有改变。青蒿素对青蒿素概念上市公司业绩的贡献相对较小,诺贝尔奖对中国青蒿素研发的认可更有利于长期发展。

忧虑重归忧虑。屠友友10月8日告诉记者,她并不十分关心青蒿素产业能否获得发展机会。她担心科学研究结果是否能拯救更多的人。

涂有友表示,今后将开展研究工作,重点是青蒿素耐药性。“这个问题实际上很难控制。对我来说,我只能呼吁每个人不要滥用青蒿素,并尽可能使药物标准化”。资料来源:华夏时报作者:李泽宇·李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