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人物 >

黄:必须保持18亿亩耕地的红线 新的《土地管理法》将带来数十亿的红利

2020-05-13 14:30 来源:中国品牌网

出品 | 品牌智库

编辑 | 郑青春

近日,由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第16期浦山论坛召开,品牌金融现场直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主任黄作了题为《土地的重量——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分析》的主旨发言。

点击观看更多未来的商业课程。

黄认为,耕地是中国人的饭碗,18亿亩耕地的红线必须保持。新《土地管理法》不会减少对耕地的保护,但会增加耕地面积。这次土地改革的重大意义不亚于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承包制度改革和90年代初的土地租赁市场改革。以市场为导向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分配改革将在未来几十年产生数十亿的红利。

黄说,过去200年世界城市化进程不是简单的城市土地扩张和农村耕地减少的过程。事实上,城市化是一个增加农村地区可耕地的过程。

“因为每个农民和农村的每个农民都占有大约300平方米的建设用地。当农民到达城市时,他们人均占有100平方米的土地,无论是交通、学校、医院、工厂还是住房。因此,将有1亿农民进城,城市地区增加1万平方公里,农村地区建设用地理论上减少3万平方公里。一进一出后,城乡建设用地的平衡可以增加2万平方公里的耕地。”

黄指出这是一种理论上的数学计算,但在实践中

他说,不管农民是永久居民,还是永久居民或流动人口,只要他们留在城市,城市土地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扩张就会增加。然而,他们没有从农村撤出。事实上,他们“两头都在占用土地”。因此,中国每年将征用800多万亩耕地,10年内将征用8000多万亩耕地。此外,有些地方可能没有标准化,也没有报告征用情况,因此实际上每十年将减少约1亿亩耕地。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总共减少了4亿亩,从1980年的24亿亩减少到今天的20亿亩,即每十年减少1亿亩。这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至少农村的土地不会减少、农村的耕地不会减少,增减挂钩以后会大体平衡,甚至农村的耕地还会比城市的建设用地增加得更多,这是一个基本的概念。。”

黄表示,新《土地管理法》改革提出了土地市场化改革的因素。改革将给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红利;

随着这一改革在中国的城市化过程还在继续发展,但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守住,因为这是中国人的饭碗所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的推进,中国现有的20亿亩耕地将不会减少,但可能在10至20年内增加到21亿亩和22亿亩。

在跨区域占用与补偿、跨区域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和市场资源配置的平衡下,第一,耕地得到保护。每年可从发达地区向内地相关省市转移数十亿或数百亿的土地收购资金。通过这种转移,相当于为内陆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获得了一笔宝贵的资金。这只基金不是财政拨款,而是市场资源配置的红利。

对此,黄认为,这次土地改革的重大意义不亚于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承包制度改革和90年代初的土地租赁市场改革。到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土地租赁总收入将超过30万亿元,这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数百个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发展。

“没有这笔资金,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和基础设施的改善是不可能的。当然,在房地产开发商和各种建设单位花费了30多万亿元购买这些土地之后,他们还将不得不投资100多万亿元进行房地产开发,这也是城市景观变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要求。”

黄表示,今年启动的新《土地管理法》的实施,以及以市场为导向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配置改革,将在未来几十年产生数十亿元的红利,这必将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