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人物 >

周厚健的慢舞

2019-12-27 12:02 来源:新京报

作为家电行业的第一代领导者,周厚健曾带领海信在几个十字路口对该行业做出正确的预判。在互联网的浪潮下,颠覆分子正忙着为传统电视制造商写赞歌。58岁的周厚健能再次成功找到自己的节奏吗?

青岛市东海西路17号海信大厦顶楼25层,有一家咖啡厅,屋顶上摆放着水晶吊灯,房间里摆放着整齐的木制桌椅,迎合年轻人的口味。我们可以在这里讨论生意,闲坐,甚至谈论爱情。与普通咖啡馆不同,老式电视机和收音机是专门安装在房子周围的角落里的。这些上世纪80年代享受美好时光的老派人士默默地提醒路人,海信的前身是“青岛电视厂”。

从某种意义上说,海信的转型始于这个地方。

从25楼下楼到23楼,转身穿过狭窄的走廊,进入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宽敞的办公室。向窗外望去是大海,你可以直接看到远处。说到咖啡馆,每天都有人在上面走动,周厚健提高了嗓门,好像在说一个大秘密:“我不喜欢。”然而,他很快补充说,其他人认为这很好,尤其是公司的年轻人。所以,“我可以保持安静。”因为,“不喜欢每个人都喜欢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周厚健总是有“技能”等待并看看他不喜欢但需要发生什么变化。正是因为这种氛围,周厚健一直认为创新是海信的基因,而不是互联网企业的专利。

但在外界看来,传统制造企业正成为“保守”的同义词,就像小米和乐视正成为“颠覆者”的同义词一样。

压力也是真实的。2013年5月7日,乐视推出超级电视,海信电器股价第二天下跌8%。没办法,谁让你成为电视市场的领导者,“连续十年第一个市场份额”。虽然海信此前推出了自己的大片智能电视VIDAA电视,但第三方数据显示,这是一款目前在国内市场激活率较高的智能电视,乐视超级电视依然黯然失色。几个月后,小米电视问世了。尽管它没有引起更多的浪潮,但公众舆论迫不及待地为传统电视制造商写悼词。

迄今为止,坚持不懈的互联网公司仍在施加压力。2014年,海信集团的销售收入为980亿元。然而,在2014年的“两会”期间,雷军表示,小米在2015年可能达到1000亿元。你知道,小米今年才成立5年,而海信从其前身开始已经存在了46年。

周厚健一直认为技术是世界进步的驱动力,满足客户需求也不例外。对于当前互联网企业发起的价格战,他的态度与上世纪90年代末处理长虹价格战时的态度相同。他采取了不跟随的态度:“我不会跟随他,我会跟随他并进入他的逻辑。我已经死了。”这是周厚健的坚持。近年来,海信围绕智能化转型,在产业链的上下游,甚至在国内外市场都做了各种安排。与TCL和创维不同,海信与视频公司的合作鲜为人知。外界把海信的道路概括为“造船出海”,而其他制造商大多“借船出海”。

这也是一个担忧。海信倡导通过技术建立企业,拥有深入骨髓的工程文化。然而,面对“唯速度不可破,唯用户至上”的互联网思维,海信封闭、可控、慢节奏的工程文化可能会让海信重蹈日本家电企业的覆辙。就目前的网络电视行业而言,竞争空前激烈。这个一向坚守承诺的技术原教旨主义企业能否找到自己的第三条道路,确实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考验,必然充满荆棘。

“讲故事”的烦恼

海信成立于1969年。周厚健1982年大学毕业,25岁进入海信,35岁成为厂长。改革开放以来,他与海信一起经历了各种发展机遇和挑战。

周厚健表示,自1982年以来,海信经历了三个重要节点。首先,

1996年给周厚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家电行业开始第一轮价格战。今年,全国各地盲目投资建设,国内电视行业供过于求,几乎所有企业都拼命降价,许多品牌倒闭。周厚健表示,海信能够生存的根本原因是,海信明确提出并坚持“高技术、高质量”和“科技兴企、自主创新”的战略,使海信侥幸躲过了这场灾难。

周厚健和所有海信人永远不会忘记2005年。2005年9月,海信集团通过其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收购科龙电器,海信希望整合百店,这也是海信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周厚健认为,海信的未来市场将主要在海外。收购科龙十年后,科龙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管理结构和营销管理近年来不断调整并取得成效。"这是我更高兴看到的事情之一。"周厚健说。

2013年上半年,海信科龙实现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30.35%。母公司净利润7.07亿元,同比增长86.07%。周厚健说,企业的所有幸福都是瞬间的,接下来是明年的压力。做一个企业就是不断地经历过程中的困难。

近年来,光通信模块、家庭多媒体、智能交通、移动通信等。已经成为海信主导产业的一部分,发展迅速。

周厚健说大多数人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待海信。他们认为海信正在生产更多的电视机、冰箱、空调和其他产品。其实海信也有B2B产品,如光通信、智能交通、商业系统等。这将是海信持续的“美好”未来。未来几年,海信的增长率和空间将是“信息产业”。

周厚健的商业故事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范例,直到有人开始讲述新的故事。因此,这一代企业家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这个时代讲述自己的故事。

目前,至少对海信来说,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叙述的版本。许多海信员工说,他们的痛苦是不知道如何去分辨自己做了什么。当小米和乐看到谁的电视内容更丰富和流口水时,海信的一名员工迷惑不解地问道:“难道不是我们的内容最丰富吗?”

根据海信自己发布的数据,其智能电视用户累计激活量已达到1067万,其“海视云”(Sea Vision Cloud)拥有电影、电视剧、动画、纪录片等15000多种视频资源,“位居业界第一”。

当然,所谓的“第一”纠纷还没有裁决,但连续12年在中国拥有最大电视市场份额的公司似乎根本无意参与这场纠纷。这种态度只能说是其企业文化的反映。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海信希望成为这个变革时代的旁观者。与不断的争吵相比,海信试图用自己的逻辑走出行业的征服者之路。

迎接最后一役

根据周厚健的说法,“企业就像一个人。它必须根据自己的长期积累来选择自己的道路、产业和管理。那时,你可能比别人做得更好。”“我认为海信的长期发展在于技术研发。”他说。

周厚健是典型的技术崇拜者。他获得同济大学技术经济学博士学位。技术经济学是技术和经济学科的交叉学科。它研究技术项目的经济效果。同济大学在一次关于技术经济学的讲座中,对该学科的解释如下:一方面,经济发展必须依靠一定的技术手段,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技术总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展,技术进步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

显然,周厚健是这个学科的优秀毕业生。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技术经济学的痕迹随处可见。

2001年,海信电气濒临亏损,但仍在大力投资开发彩电芯片

2005年,液晶电视爆炸了。韩国、日本等上游企业已经完全控制了液晶面板,甚至集成了模块等核心组件,只留下中国彩电上机壳、拧紧螺丝等简单的组装和加工空间。2007年,日韩品牌彩电一度占据中国市场的一半。

周厚健生气了。他是第一个突破布局阻力的人,坚持成为自己的液晶模块,并逐渐在产业链上游取得突破。2007年,国内第一条液晶模块生产线在海信投入生产。

这一突破打乱了平板制造商将垄断扩大到整个平板电视的计划。从那以后,中国彩电同行建立了自己的模块生产线,以重新获得整个机组上游的空间。两年后,2009年,海信成为国内第一个设定国际发光二极管背光标准的领导者,让中国在发光二极管面板时代拥有更高的独立话语权。

由于这些围绕技术竞争的战斗,海信逐渐占据了中国电视行业的最高地位。然而,王位尚未登基,更大的工业转型已经在望。

2011年,日韩企业相继推出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每年花费近100亿美元,希望重获垄断机会。这种有机发光二极管被称为“梦幻显示器”,将直接丢弃该模块。这意味着一旦有机发光二极管成功推广,中国多年积累的面板和背光技术将面临淘汰甚至废弃的危机,屏幕的核心组件将再次完全被外国企业控制。

事实上,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中国彩电”或“外国彩电”不再是他们决定购买的参考指标。在这个残酷的市场中,技术是否好,价格是否公平仍然是最简单的生存法则。面对另一场行业危机,周厚健的反应是一贯的。技术带来的问题只能通过技术来解决。

周厚健已经涉足彩电行业30多年,他很快发现了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致命弱点。“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低初始产量、低可靠性和高成本。如果你想大规模占领这个市场,我认为五年内很难有机会。”周厚健说,“如果我们在图像质量上达到或超过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水平,并且成本比它低得多,我们可以保持目前的模式,并寻找另一个机会。”

2014年,ULED电视在周厚健的监督下成功开发和销售。根据中国最权威的东南大学显示技术学院的评估,有机发光二极管图像质量的综合性能与有机发光二极管相当。价格仅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四分之一。

双方对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无发光二极管的优点仍有不同的看法。事实上,市场尚未对这两种产品进行最终投票。然而,对于海信来说,由于ULED的推出,他们获得了宝贵的时间,这使得周厚健更加雄心勃勃的计划得以向前推进。

今年8月,海信在美国高调发布ULED,并与OLED直接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