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人物 >

从马云和刘传志过去的摆摊事件中 可以看出摆摊的经济价值是否值得一试

2020-06-12 09:52 来源:中国品牌网

 

在经历了远程办公和现场交付这两个风口之后,第三个风口会在2020年出现吗?

突然,“地摊经济”火了,地摊成了网上讨论的话题。无论是新媒体的自嘲,还是城管部门的领导号召小商贩摆摊,都有真实变化的虚幻感觉。

2020年的创业,要从摆地摊开始吗?

街头摊点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与政策有关。根据最近的报道,今年的占道经营将不包括在文明城市的评估中,这意味着移动供应商将有更多的业务空间。

四川成都早些时候也公布了摊点管理,允许人们摆摊赚钱,据说这解决了10万人的就业问题。成都被称为“中国最人性化的城市”。

在疫情的影响下,摊点经济的出现缓解了一些人的经济困难。京东和阿里等大型企业也相继提供了援助,启动了数百亿美元的援助项目,帮助想摆摊免息赊购的小商贩。

摊档经济,也因为它的门槛低,极具包容性,甚至已经成为所有企业家或专业人士的最终目的地,一旦生意失败,你可以设立摊位;好久没找到工作了?你可以试着摆摊.

摊点是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因为它们可以为城市增添光彩,有效缓解就业和经济压力,现在深受寺庙和江湖人士的推崇。

摆地摊,是很多企业家的创业起点

传播经济的最热时期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在那个时代摆摊的人中,也有卧虎藏龙。

1980年春节期间,32岁的刘永兴有一份稳定的公共工作和一个四岁的儿子。为了让他的孩子在春节期间吃点肉,他从一年的第一天到第七天在路边摆摊修理电视和收音机。

在那七天里,他一共挣了300元,现在可能不多了,但那时候,已经是他10个月的工资了!

这也为他和他的三个兄弟辞去公职并在两年后开始个体经营打下了基础。

后来,当他们的四个兄弟成功创业并分手时,每个人都在公司里带着“希望”这个词。刘永兴的公司叫东方希望集团,他的兄弟是新希望集团的创始人刘永好。

也是在1980年,一位35岁的男子在山东省胶南县召开的全国汽车零部件订购大会外设立了一个展台,这直接改变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此人就是当时万向集团董事长陆。当时,他35岁,已经是一家生产汽车零部件万向节的工厂的负责人。当他听说汽车零部件订单将在山东胶南举行时,他直接带着一辆卡车和汽车零部件赶到现场,但由于他的工厂是一家乡镇企业,他无法进入会场内部。

照片/鲁百度百科

然而,他没有放弃。相反,他在场馆外设立了一个摊位,声称他的产品比场馆内的产品便宜20%。结果,他一举赢得了210万元的订单。从那以后,他的万向节工厂就失去了控制。

另一个自1980年以来就摆摊的人是台湾企业家。22岁的林炳生当时刚刚从基隆海事学院毕业。他应该是一名海员,但他家的船意外沉没,没能实现他的愿望。

为了赚钱,他进入美国盛嘉公司的台湾分公司(缝纫机公司)做销售员,白天卖缝纫机,晚上开出租车。此外,他还做过房屋中介和摆摊,三年后几乎没有积蓄。

1985年,他听说台北市中心的一家豆浆店要被转让,于是他拿出所有积蓄,凑钱买下这家店和一个注册商标“永和豆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永和豆浆在内地拥有500多家店铺。

1984年,一名40岁的中年男子,拉着一辆平板车,开始在北京中科院门前摆摊卖东西,先卖电子表,然后开始批发旱冰鞋、运动内裤、冰箱等家用电器。

他就是柳传志,联想的创始人。为了给公司找到出路,他带领公司成为“奸商”。

1985年,福建泉州石狮的一名中学生因为家境贫寒,开始在石狮大伦街摆摊。当时,因为摊子大,他经常被混混欺负,所以他去练武,这也让他崇拜李小龙。

15岁时,他用自己摊位上卖的手电筒照了一张自己的照片,模仿李小龙,半裸着上身。后来,他赶上了互联网的出现。他对商业很敏感,发现了域名的商机。

他的名字叫蔡文胜,是一个域名巨头,早期的网站管理员,也是业内知名的天使投资人。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设立摊位的决心。

1993年,一个22岁的年轻人从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他想在路边设立一个摊位来帮助别人节约电脑。然而,他发现摊位太多,竞争很激烈。他不得不诚实地寻找其他工作。最后,他加入了一家通信公司,成为一名代码农民。

他的名字叫马,后来他创办了腾讯。

马找到工作的那一年,马云也找到了一份新工作。1994年,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海波翻译公司,这是杭州第一家注册的翻译公司。马云说,他预计在亏损6个月后会盈利。但海波翻译公司第一个月的收入不到600元,他要付的租金是1500元,不包括其他成员的工资费用。

图/网络

无奈之下,马云开始摆摊,去义乌小商品市场卖鲜花或礼品。结果显示,他一个月能挣3000到4000英镑,几乎是海博翻译公司月收入的10倍。当时,团队中有些人建议马云干脆放弃翻译公司,集中精力摆摊赚钱。

然而,从他职业生涯的开始,马云就认为他们之所以成为海波翻译公司,是为了连接翻译的供需双方,而不是摆摊赚钱。所以马云坚定地选择了继续做海波翻译公司。海波翻译公司直到1996年才盈利。在此期间,马云没有通过摆摊来支持公司。

上面提到的许多商界领袖摆摊的经历都是他们自己讲述的,他们从来不认为摆摊是一种不好的经历。

摆摊并非长久之计

设立摊位是一个低起点的冒险,也可能是最低可行产品(MVP)的试验场,但设立摊位肯定不是冒险的终点。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对展位经济的分析这次相当到位:

其实真去摆地摊的人,在互联网上占的比例很小,在大城市里很多人也已经习惯了超市购物,尤其是网上购物,真正依赖地摊的人,我相信至少在大城市里不会很多。

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不能靠发展摊点来解决。然而,摊位是允许设立的。将增加就业和扩大社会内部活力放在追求城市表面秩序的优先地位,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因此,摊位的重新出现激励了许多人。

在上述企业家中:

刘永兴摆摊赚钱后,他们让孩子在新年吃肉,但后来他们开始了饲料和养殖业。

陆别无选择,只好摆摊。那时,他已经有了一个有数百人支持他的工厂。

为了省钱,林炳生摆摊。后来,永和豆奶成为特许连锁模式。

刘传志和马云摆摊支持这家公司。他们最终看重的是技术和互联网。

蔡文胜更典型。他了解到通过摆摊赚钱并不容易,但正是互联网潮流让他真正变得富有。

摆摊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如果你想扩大你的业务,你仍然需要成为一个“正规军”,建立一个公司,打造一个品牌。

如果你想做一个长期的生意,你不能像蜻蜓一样占据一个摊位或者深入供应链。

这让我们回到资本、技术和市场的游戏规则。

至于突然着火的停滞经济,它更像是经济复苏过程中的短期政策红利。与网络经济相比,它在资金、技术和市场方面没有太大优势。

地摊经济真的很热闹,有烟火,但是值得一试吗?那是另一回事。

当你看看美国西部的淘金热时,赚钱最多的不一定是淘金者,而是卖帆布牛仔裤的人。今天,摊档经济刚刚着火。小商人几天没赚钱了。相反,为小商贩提供卡车的五菱公司已经开始了疯狂的盈利模式。

马克吐温说得很对: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自己,而是总是以同样的韵律。

[编者:徐加林]

媒体合作及文章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