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人物 >

雷帆面对疫情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中小企业

2020-02-12 11:04 来源:中国品牌网

雷帆:面对疫情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中小企业?

雷帆:这种流行病对企业打击很大。政府应该如何帮助中小企业?从一些成熟国家的经验来看,救助原则在规模上也是有限的,针对弱势群体,尊重市场规则。

国海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的负责人雷帆为英国《金融时报》Chinese.com版写道。

在武汉爆发的新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的传播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市场普遍预测,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将大幅放缓。然而,在需求下降、物流控制和人员流动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一些行业尤其是中小微型企业的经营受到了很大影响,甚至面临着资金链在短时间内断裂和关闭的风险。

各行各业都在呼吁对企业的援助。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救助措施。然而,笔者认为,这一流行病对许多企业的影响值得同情,但政府在干预经济时仍应尊重包括自然清算在内的市场规律,并应着眼于补救潜在的市场失灵领域,如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而不是过度取代市场来配置资源。当然,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持续存在的不公平竞争问题在疫情影响下继续暴露出来,这也可能意味着国有企业的竞争中性改革需要加快。

这种流行病对企业的经营有很大的影响。

作者所在的国海证券通过在线问卷调查、上市公司调查和个人访谈,对疫情对中国企业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在全国范围内共收集了142份有效问卷,涵盖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主要行业,包括大中型企业以及相当小型和微型企业的样本。

研究表明疫情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是全面的。超过80%的企业反映他们的收入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超过75%的企业反映他们的现金流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力。一些行业以及小型和微型企业尤其容易受到这一流行病的影响。疫情爆发后,少数企业的收入下降了80%以上。约有40%的建筑企业、服务企业和半数以上的小微企业表示,如果疫情三个月没有明显好转,公司遭受的损失可能会超过去年的净利润。此外,当被问及如果疫情难以改善,企业的现金流能维持多长时间时,超过60%的小微企业和大约一半的建筑和服务企业表示难以维持三个月。

根据研究,企业家目前正试图减少所有不必要的支出和现金流出来生存。从短期来看,裁员规模仍然相对有限,原因是需要对裁员进行补偿,以及担心疫情恶化而难以重新招聘。然而,如果疫情没有改善,样本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在三个月内裁员的压力。

政府应该如何帮助中小型企业?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也采取了各种救济措施,包括暂停税收和社会保障支付,减免税费,减租,提供政策性贷款,甚至金融无息贷款。然而,作者认为,旨在防止企业倒闭的政策援助是危险的。这种政策可能扭曲资源的分配,增加社会不公正,并有可能减少市场机制在资源分配中发挥作用的空间。

首先,旨在帮助企业生存的援助可能会扭曲资源配置。虽然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但严格来说,各种自然灾害也是企业面临的正常风险之一。面对外部冲击,谁能

其次,企业普遍救助的社会公平性也可能存在缺陷。对企业援助的最直接受益者是企业家。作者个人对在这场流行病中遭受损失的所有企业家表示深切的同情。然而,在资源约束的基本经济前提下,企业家作为社会中相对富裕的群体,是否应该首先获得援助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大问题。即使一些企业被迫关闭,企业家的剩余财富也可能远远高于中国大多数人的财富。就因破产而失去生命的最极端的企业家而言,与缺乏更多人力资本的贫困、残疾和其他弱势群体相比,企业家的网络、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也处于更好的水平。从作者的观点来看,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设施和人力资源以及农村地区的基础卫生设施是否比援助企业需要更多的财政资源,这是值得讨论的。

第三,过度的政府援助可能会减少市场机制可以利用的空间。面对包括疫情在内的各种风险的影响,现代金融系统还开发了33,354套期保值工具来管理相关风险,如自然灾害保险,包括巨灾保险。如果政府承担过多的风险管理职能,金融体系和实体企业将缺乏足够的激励来开发和使用更多面向市场的对冲金融工具。

因此,作者不同意对企业实施大规模、无条件和全面的政府援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不应对疫情对企业的影响。考虑到疫情的影响,大规模裁员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一些弱势中小微企业的关闭可能会进一步拉大社会贫富差距。在这些市场失灵的领域,适当的政府援助可能仍然是必要和合理的,但政策的设计需要更加精细。

我认为政策援助的底线应该是涵盖失业人士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而政府应该准备接受一定程度的市场清理。建议加大失业保险救济相关宣传力度,确保社会保障体系按时足额发放失业救济金,确保失业问题不影响社会整体稳定。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后,如果失业压力较大,政府可以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为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为职业培训等人力资源投资提供补贴,并利用市场力量促进经济复苏和就业的自然恢复。个体救援政策不仅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而且其救援成本、道德风险和着陆难度都远低于救援企业。

在此基础上,可以向——家受到严重打击并涉及广泛就业的企业提供适当和优先的援助,特别是——家在餐饮、旅游、运输、建筑和其他行业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微型企业,目标是“确保就业”。减税等救济措施肯定会有助于增强企业家的信心,并让他们更愿意分担稳定就业的成本。当然,当疫情结束时,相关企业也会因为人员相对齐全而处于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此外,对中小微型企业的援助也可能纠正另一个潜在的市场失灵,——,并扩大贫富差距。相对而言,这些企业的雇员通常属于低收入阶层,因此他们可以维持现有工资,而不是领取较低的失业救济金,这在社会公平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这也意味着需要更精细的设计来拯救企业。例如,可能有必要将救济的可获得性与企业不解雇或减少工人这一事实联系起来。此外,可能对接受企业所在的行业、企业规模和雇员的工资水平有一些限制,以便更好地保护社会弱势群体获得公共资源。

从一些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灾后重建的经验来看,企业救助也遵循有限规模、针对弱势群体、尊重市场规律的基本原则。例如,2005年席卷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美元。然而,美国政府对商业部门的援助主要是向受灾难影响的6万多名居民和企业主提供约21亿美元的灾难贷款。贷款期限和利率有些有利。总的来说,补贴的规模非常有限,主要针对中小企业。事实上,在卡特里娜飓风过后,美国的巨灾保险计划支付了高达400亿至600亿美元。商业保险不仅分担了政府救助的压力,而且显著提高了人们的自我救助意识和能力。2011年日本地震后,中小企业的经营也受到很大影响。日本政府最重要的救助措施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信用担保,为日本人提供职业培训和与中小企业对接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救济的规模也相对有限,而更多的是关注个人救济。在新加坡,在非典时期,为了避免统一援助带来的“大锅饭”效应,政府根据过去3-5年中小企业的纳税情况,根据不同行业,设立了相应比例的纳税申报表。

国有企业竞争的中性改革需要加快。

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笔者认为中国遵循中性政策、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作用的核心障碍之一是不同所有制的企业无法在市场上公平竞争——国有企业享有从隐性政府担保到优先获取稀缺资源——等各种优势,这也是中美贸易摩擦的核心争议之一。在流行病的影响下,中立的政策可能导致国家的进步和人民的退却。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和其他机构最近的联合调查结果也显示,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面临的疫情压力最大,对经济的信心也最弱。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经常给予私营企业一些特殊的照顾政策,这可能导致资源分配的新的扭曲。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国有企业竞争性中性改革的滞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前景的一个主要桎梏,无论是从中国自身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和提高公共政策执行效率的角度,还是从中美贸易谈判的外部角度。相关改革需要加快。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作者雷帆是国海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的负责人)。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属于英国《金融时报》中国版。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其他方式转载、复制或使用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任何侵权行为都将受到起诉。